印染污水處理藥劑
時間:2025-07-09 08:36:55
來源:
瀏覽|:11次
印染污水處理藥劑
印染污水成分復雜(含染料、助劑、漿料、纖維雜質等),具有色度高;水質波動大、部分污染物難降解等特點。處理過程中需通過多種藥劑協同作用,實現脫色、降 COD、去除懸浮物等目標。以下是印染污水處理中常用的藥劑分類及詳細說明:
一、混凝劑:去除膠體與懸浮顆粒
混凝劑是印染污水預處理的藥劑,通過壓縮膠體雙電層、吸附架橋等作用,使水中細小懸浮顆粒和膠體凝聚成大絮體,便于后續沉淀或過濾分離。
常用種類:
鋁鹽類:硫酸鋁、聚合氯化鋁(PAC)。
特點:PAC 是無機高分子混凝劑,相比硫酸鋁,用量少、絮凝速度快,適應 pH 范圍寬,對染料中的膠體顆粒去除效果好,尤其適合處理酸性或中性印染污水。
鐵鹽類:硫酸亞鐵(FeSO)、氯化鐵(FeCl)、聚合硫酸鐵(PFS)。
二、絮凝劑:強化絮體沉降
絮凝劑多為高分子聚合物,通過 “吸附架橋” 作用將混凝劑形成的小絮體連接成更大、更穩定的絮體,提高固液分離效率,減少藥劑用量。
常用種類:
聚丙烯酰胺(PAM):應用合成高分子絮凝劑,按離子型分為
陰離子型(APAM):適合處理含無機懸浮物多的污水,在堿性條件下效果更佳;
陽離子型(CPAM):適合處理含有機膠體多的污水(如含染料、助劑的廢水),還可輔助脫色;
非離子型(NPAM):適應 pH 范圍寬,適合處理酸性或中性復雜污水。
三、脫色劑:針對性去除色度
印染污水的高色度主要來自染料分子,脫色劑通過吸附、氧化或破壞染料分子結構實現脫色。
常用種類:
吸附型脫色劑:活性炭、膨潤土。
特點:活性炭對小分子染料(如酸性染料)吸附效果好,但成本高、易飽和,需再生;膨潤土價格低,適合預處理階段初步脫色。
氧化型脫色劑:二氧化氯(ClO)、臭氧(O)、次氯酸鈉(NaClO)。
特點:通過氧化破壞染料分子中的發色基團,同時降低 COD,適合處理難降解的活性染料、分散染料廢水,但設備投資大。
脫色劑:聚合氯化鋁鐵(PAFC)、季銨鹽類。
四、氧化劑:降解難生物降解有機物
印染污水中的部分染料和助劑生物降解性差,需通過氧化藥劑破壞其分子結構,轉化為易降解物質或直接礦化。
常用種類:
常規氧化劑:雙氧水、高錳酸鉀(KMnO)、次氯酸鈉。
氧化能力強,適合處理高的印染廢水;高錳酸鉀適合預處理,可降低污水毒性。
七、消泡劑:抑制處理過程中的泡沫
印染污水中的表面活性劑、漿料等成分易(如生化池)或攪拌過程中產生泡沫,影響設備運行和處理效率,需通過消泡劑消除。
八、微生物制劑:強化生化處理
生化處理是印染污水去除 COD,通過微生物代謝降解有機物。當污水中難降解物質多、微生物活性低時,需投加微生物制劑。
污水水質:根據染料類型(活性、分散、酸性等)、污染物濃度(COD、色度)、pH 等選擇藥劑(如分散染料廢水適合鐵鹽 + PAM,酸性染料適合鋁鹽 + 活性炭);
處理工藝:預處理階段以混凝、脫色為主;
總之,印染污水處理需通過 “混凝 + 絮凝 + 氧化 / 脫色 + 生化” 等組合工藝,結合藥劑協同作用;實際應用中需通過小試確定藥劑種類、用量及配比。